“洛陽學國際學術研討會”在古都洛陽召開
會場
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占倉研究員致開幕辭
2017年9月25-27日,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、洛陽市社會科學界聯(lián)合會、河南科技大學、洛陽師范學院、洛陽理工學院、河南省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(chuàng)新基金會共同主辦,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、洛陽市社會科學院、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洛陽分院、洛陽師范學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、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共同承辦的“洛陽學國際學術研討會”在千年古都洛陽隆重召開。此次研討會共收到學術論文100余篇,來自日本、韓國、英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北京、陜西、湖北、江蘇、遼寧、山東、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等?。ㄊ?、自治區(qū))的數(shù)十家高校、科研機構、文博單位、新聞媒體的180余位學者相聚一堂,共話洛陽學發(fā)展。
洛陽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楊炳旭致歡迎詞
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袁凱聲研究員主持會議開幕式,洛陽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楊炳旭致歡迎詞,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占倉研究員代表主辦承辦單位致開幕詞,日本明治大學東亞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長氣賀澤保規(guī)教授,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、歷史研究所原副所長王震中研究員向大會致賀詞。河南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李漪教授、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王曉峰教授、洛陽師范學院副校長宋文獻教授分別主持了主題演講或大會發(fā)言。
日本明治大學東亞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長氣賀澤保規(guī)教授
洛陽作為千年古都,歷史文化底蘊深厚,在中國及世界文化史上均占據(jù)重要地位。2010年11月在日本東京召開了“洛陽學國際研討會”。隨后,在中國和韓國也舉行了類似的學術活動,洛陽學在國際學術界得到了共識。日本明治大學氣賀澤保規(guī)教授在《中國中古洛陽的歷史地位―兼論從墓志資料看到的“洛陽學”之可能性》的主題發(fā)言中提出,新出現(xiàn)的“洛陽學”研究,或許能為中國史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方向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、歷史學部主任、中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、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慶柱研究員,中國古都學會原會長、陜西師范大學朱士光教授,分別作了《洛陽在中國古代都城發(fā)展史上的地位》、《初論洛陽古都文化》的主題發(fā)言,對洛陽的古都歷史與古都地位進行了深入闡釋。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震中研究員作了題為《從華夏民族的形成論“何以中國”》的主題演講,認為中國是與華夏民族的形成,與復合制結(jié)構國家的形成相關聯(lián),作為夏代都城的洛陽最具備這樣的條件。中國秦漢史學會原會長、中國人民大學王子今教授,作了《東漢洛陽的國際化市場》的主題發(fā)言,對東漢時期洛陽的國際交流狀況進行了實證研究。陜西師范大學侯甬堅教授、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占倉研究員分別作了《洛陽學建立的基本依據(jù)》《洛陽學初論》的主題發(fā)言,對洛陽學發(fā)展提出了諸多有益想法。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禹成盿研究員作了《韓國史料中的洛陽印記》主題發(fā)言,對韓國國內(nèi)關于洛陽的史料進行了系統(tǒng)梳理,這是研究洛陽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(huán)。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、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新斌研究員作了《“中”的歷史地理變遷及其文化意蘊——“天地之中”與“天下之中”的比較研究》的主題發(fā)言,指出“天地之中”較“天下之中”的認識不在一個層面,但都表現(xiàn)了“中”文化為代表的重要特點。
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、歷史研究所原副所長王震中研究員向大會致賀詞
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袁凱聲研究員主持開幕式
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袁凱聲研究員主持開幕式
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一直關注洛陽學的發(fā)展,自2014年以來持續(xù)深化洛陽學研究,啟動了院級重大課題推動相關專題研究工作,并在《中州學刊》等發(fā)表了一系列關于洛陽學研究的重要文章,在學界產(chǎn)生了積極反響。此次,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聯(lián)合駐洛高校召開“洛陽學國際學術研討會”,得到了海內(nèi)外學術界的積極響應。與會專家就共同關注的洛陽學相關議題,如洛陽學建立的可能性與必要性、洛陽學研究現(xiàn)狀、洛陽學的內(nèi)涵與外延、洛陽學建立的基本根據(jù)與基本原則、洛陽學的發(fā)展思路與方法、洛陽學的應用等進行了深入探討,對河南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,對推動深化洛陽學研究以及洛陽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,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(xiàn)實意義。
攝影:趙戈
責任編輯:沐蘭